【輯評(píng)】
湯若士,明之才人也,詩(shī)、文、尺牘,盡有可觀,而其膾炙人口者,不在尺牘、詩(shī)文,而在《還魂》一?。ā赌档ねぁ罚?。使若士不草《還魂》,則當(dāng)日之若士,已雖有而若無(wú),況后代乎?是若士之傳,《還魂》傳之也。
——明·李漁《閑情偶寄》
【相關(guān)資料】
趙山林:《牡丹亭選評(píng)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。
黃天驥:《湯顯祖〈牡丹亭·閨塾〉賞析》,《歷代名篇賞析集成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。
徐鳳生,于雷:《舉重若輕 妙趣橫生——〈牡丹亭·閨塾〉賞析》,《上海戲劇》1981年第4期。
哀江南①
孔尚任
(凈云②)……我三年沒(méi)到南京,忽然高興,進(jìn)城賣(mài)柴。路過(guò)孝陵③,見(jiàn)那寶城享殿,成了芻牧之場(chǎng)。
(丑④)呵呀呀!那皇城如何?
(凈)那皇城墻倒宮塌,滿地蒿萊了⑤。
(副末掩淚介⑥,云)不料光景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