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大亂,圣賢不顯..." />
天下大亂,圣賢不顯,道德分歧而無法統(tǒng)一,天下人多各得一管之見而自以為是。例如耳、目、鼻、口,它們都各有各的功能,但卻不能共通。也猶如這百家學(xué)說,各有所長,各有所用。即便如此,也不全面,都是些見識淺薄之人。割裂天地之美,離間萬物之理,把古代德行完美之人弄得很少能匹配天地的完美,相稱于神明。因而,內(nèi)圣外王之道受蔽而無法闡明,郁塞而無法發(fā)揮,天下的人隨心所欲而自為道術(shù)??杀?!百家都各行其道而難以回頭,定不會合乎大道了。后世的學(xué)者,可悲之處就是見不到天地的本真和古人的全貌,道術(shù)也將被割裂!
原 文
不侈于后世,不靡于萬物[1],不暉于數(shù)度[2],以繩墨自矯[3],而備世之急。古之道術(shù)有在于是者,墨翟、禽滑厘聞其風(fēng)而說之[4]。為之大過,已之大順。作為《非樂》,命之曰《節(jié)用》。生不歌,死無服。墨子泛愛兼利而非斗[5],其道不怒。又好學(xué)而博,不異,不與先王同,毀古之禮樂。
黃帝有《咸池》,堯有《大章》,舜有《大韶》,禹有《大夏》,湯有《大濩》,文王有《辟雍》之樂,武王、周公作《武》。古之喪禮,貴賤有儀,上下有等。天子棺槨七重[6],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今墨子獨生不歌,死不服,桐棺三寸而無槨,以為法式。以此教人,恐不愛人;以此自行,固不愛己。未敗墨子道[7]。雖然,歌而非歌,哭而非哭,樂而非樂,是果類乎[8]?其生也勤,其死也薄,其道大觳hú[9]。使人憂,使人悲,其行難為也??制洳豢梢詾槭ト酥?,反天下之心。天下不堪。墨子雖獨能任,奈天下何!離于天下,其去王也遠(yuǎn)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