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..." />
淺釋
了凡先生說一個人只要活在世上,即使犯了彌天大罪,也都是可以悔悟和改正的。古時候有的人一生作惡多端,臨死時能幡然悔悟,心中萌發(fā)善念,便可得到善終,這種強(qiáng)烈的善念,足以洗去百年罪惡。這樣的事例在《凈土圣賢錄》《往生傳》中可以看到過許多。了凡先生在這里做了個類比,把人所犯的罪惡比作“千年幽谷”,把善念、智慧、覺醒比作“燈”,慧燈一照便可驅(qū)除千年的愚昧黑暗,善念一出便可化解百年的罪惡。釋迦牟尼佛說,他有兩個弟子:一個是從不犯錯誤的人,一個是知錯便改的人,所以,肯改、能改是難能可貴的。
當(dāng)然,也絕對不能滑向另外一端,即存有僥幸心理,認(rèn)為即使一生造惡,等到臨終時發(fā)心懺悔也是來得及的。我們說“人命在呼吸之間”,世間無常,國土危脆。塵俗世界多變,人生無常,血肉之軀容易消亡,一口氣接不上來,想要改過也來不及了。所以,一念覺、一念智慧是非??少F的。一方面,如果造作惡業(yè)太多,千百年來都會背上惡名,即使孝子賢孫也難以替他洗刷罪名;另一方面,若惡行太多,必定會遭到千百劫受苦受難的惡報,這個惡報是自作自受,就是神通廣大的圣賢、佛祖、菩薩也不能幫助他超脫。
原文
第三,須發(fā)勇心。人不改過,多是因循①退縮;吾須奮然振作,不用遲疑,不煩等待。小者如芒刺在肉,速與抉剔②;大者如毒蛇嚙指,速與斬除,無絲毫凝滯,此風(fēng)雷之所以為益也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