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39] 孔子..." />
[39] 孔子是否修《春秋》或作《春秋》,歷來有不同的說法。今據(jù)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記“孔子懼,作《春秋》”;司馬遷《史記》記孔子“西觀周室,論史記舊聞。興于魯而次《春秋》”(《十二諸侯年表》序),“乃因史記作《春秋》”(《孔子世家》)等,孔子據(jù)舊史而修《春秋》是可信的。
[40] 今傳本《春秋》下迄哀公十六年,與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所記不合,后二年當(dāng)系后人所續(xù)。
[41] 今傳本《春秋》約為16500余字,流傳中脫漏1400余字,參見楊伯峻編著:《春秋左傳注》前言,北京:中華書局,1981年,第23頁。
[42] 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,楊伯峻編著,北京:中華書局,1981年,第23~24頁。
[43] 《左傳·成公十四年》,楊伯峻編著,北京:中華書局,1981年,第870頁。
[44] 司馬遷:《史記》卷四十七《孔子世家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13年,第2340頁。